质量管理

施工工艺

发布时间:2008-11-22    发布者:     浏览次数:2053

施 工 准 备
   1.钢筋出厂质量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单应时整理,试验单填写做到字迹清楚,项目齐全、准确、真实,且无未完成的事项。
   2.钢筋出厂质量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单不允许涂改、伪造、随意抽撤或损毁。
   3.钢筋质量必须合格,应先试验后使用,有出厂质量合格证或试验单。需采取技术处理措施的,应满足技术要求并经有关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使用。
   4.钢筋合格证、试(检)验单或记录单的抄件(复印件)应注明原件存放单位,并有抄件人、抄件(复印)单位的签字和盖章。
   5.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并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作机械性能试验。进场时应按炉罐(批)号及直径分批检验,查对标志、外观检查。
钢筋安装施工工艺
   1.一般采用预制图梁钢筋骨架,然后按编号吊装就位进行组装后支模板。也可现场绑扎,后支模板,一般采用硬架支模方法,如在模内绑扎时,按设计图纸要求间距,在模板侧帮画箍筋位置线。放箍筋后穿受力钢筋,箍筋搭接处应沿受力钢筋互相错开。
   2.圈梁与构造柱钢筋交叉处,圈梁钢筋放在构造柱受力钢筋内侧。圈梁钢筋在构造柱部位搭接时,其搭接倍数或锚入柱内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3.圈梁钢筋的搭接长度要符合设计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对钢筋搭接的有关要求。
   4.圈梁钢筋应互相交圈,在内墙交接处、墙大角转角处的锚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5.楼梯间、附墙烟囱、垃圾道及洞口等部位的圈梁钢筋被切断时,应搭接补强,构造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标高不同的高低圈梁钢筋,应按设计要求搭接或连接。
柱子钢筋绑扎
   1.套柱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扣不少于3个,绑扣要向柱中心。如果柱子主筋采用光圆钢筋搭接时,角部弯钩应与模板成45,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
   2.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柱子主筋立起之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应按表3-28采用。
   3.柱竖向筋采用机械或焊接连接时,按规范要求错开50%接头位置,上下层接头间距而大于35d。第一步接头距楼板面大于500mm且大于H/6,不在箍筋加密区。
   4.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
剪力墙钢筋绑扎
   1.立2-4根竖筋。将竖筋与下层伸出的搭接筋绑扎,在竖筋上画好水平筋分档标志,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竖筋分档标志,接着绑其余竖筋,最后再绑其余横筋。横筋在竖筋里面或外面应符合设计要求。
   2.竖筋与伸出搭接筋的搭接处需绑3根水平筋,其搭接长度及位置均符合设计要求。
   3.剪力墙与框架柱连接处,剪力墙的水平横筋应锚固到框架柱内,其锚固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如先浇筑柱混凝土后绑剪力墙筋时,柱内要预留连接筋或柱内预埋铁件,待柱拆模绑墙筋时作为连接用。其预留长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的规定。
   4.剪力墙水平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连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以及洞口周围加固筋等,均应符合设计、抗震要求。
   5.合模后对伸出的竖向钢筋应进行修整,在模板上口加角铁或用梯子筋将伸出的竖向钢筋加以固定,浇筑混凝土时应有专人看管,浇筑后再次调整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梁钢筋绑扎
   1.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2.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同时配合进行。次梁上部纵向钢筋应放在主梁上部纵向钢筋之上,为了保证次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将主梁上部钢筋降低一个次梁上部主筋直径加以解决。
   3.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介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习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大于45d。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
   4.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布置,箍筋弯钩采用135,平直部分长度10d,如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为5d。
   5.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调协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梁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梁柱节点处,由于梁筋穿在柱筋内侧,导致梁筋保护层加大,应采用渐变箍筋,渐变长度一般为600mm以保证箍筋与梁筋紧密绑扎到位。
   6.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或塑料卡),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7.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22mm时,宜采用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小于22mm时,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HPB235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HRB335级钢筋可不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在规定搭接长度的任一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大于50%.
板钢筋绑扎
   1.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墨斗在模板上弹好主筋、分布筋间距线。
   2.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3.在现浇板中有板带梁时,应先绑板带梁钢筋,再摆放板钢筋。绑扎板筋时一般用顺扣(图3-13)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须全部绑扎)。
   4.如板为双层钢筋,两层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均要绑扎。
   5.在钢筋的下面垫好砂浆垫块,间距1.5m。垫块的厚度等于保护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板的保护层厚度应为15mm。盖铁下部安装马凳,位置同垫块。
楼梯钢筋绑扎
   1.在楼梯底板上划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
   2.根据设计图纸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如有楼梯梁时,先绑梁筋,后绑板筋,板筋要锚固到梁内。
   3.底板筋绑完,待踏步模板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要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施工准备
   1.水泥。应根据工程特点、所处环境以及设计、施工的要求,选用适当品种和强度等级的水泥。普通混凝土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2.细骨料。当选用砂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II区砂。对于泵送混凝土,宜选用中砂。
   3.粗骨料。宜用中碎(卵)石:粒径5-40mm;或细碎(卵)石:粒径5-20mm。
   4.掺合料。
   5.混凝土外加剂。在混凝土施工中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艺及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素,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其掺量及品种经试验确定后,方可使用。
   6.水。混凝土拌制用水宜采用饮用水;当月用其他水源时,应进行取样检测,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的规定。
   7.管理人员向作业班组进行配合比、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交底。
   8.检查基槽开挖后的位置、标高、尺寸是否与设计相符;检查地基土的性质、承载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将基槽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并填写隐蔽工程验收单。需浇筑混凝土的工程部位已办理隐检、预检手续、混凝土浇筑的申请单已经有关管理人员批准。
   9.新下达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开盘鉴定的工作已进行并符合要求。
   10.检查钢筋的规格、数量、位置、接头是否正确,钢筋表面是否沾有油污等,并填写隐蔽工程验收单。
   11.检查设备管线的数量、型号、位置和标高,并将其表面的油污清理干净。
   12.检查水、电供应情况,并与水、电供应部门联系,防止施工中水、电供应中断;检查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13.对机具主要检查其种类、规格、数量是否符合要求,运转是否正常。
   14.对运输道路主要检查其是否平坦,运输工具能否直接到达各个浇筑部位;浇筑用脚手架是否牢固、平整。
混凝土施工工艺
混凝土原材料计量
   1.在混凝土每一工作班正式称量前,应先检查原材料质量,必须使用合格材料;各种衡器应定期校核,每次使用前进行零点校核,保持计量准确。
   2.施工中应测定骨料的含水率,当雨天施工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测定系数,依据测定结果及时调整配合比中的用水量和骨料用量。
   3.水泥、砂、石子、掺合料等干料的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法计量,严禁采用容积法;水的计量是在搅拌机上配置的水箱或定量水表上按体积计量;外加剂中的粉剂可按比例稀释为溶液,按用水量加入,也可将粉剂按比例与水泥拌匀,按水泥计量。
混凝土搅拌
   1.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可按表3-47采用。
   2.搅拌筒中装满材料时,搅拌机不得停转。在搅拌过程中,严禁边出料边进料,应将搅拌机内上一次搅拌好的混凝土出完后,方可再次投料。
   3.大体积混凝土的搅拌可采用二次投料的砂浆裹石或净浆裹石搅拌工艺,以改善骨料的界面条件,提高混凝土强度,或在同等强度下减少水泥用量。
   4.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每一工作班至少抽查两次。
   5.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坍落度,每一工作班不应少于两次,评定时应以浇筑地点的测值为准。
混凝土运输
   1.混凝土的运输能力必须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筑,不允许留设施工缝的结构更应保证。
   2.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其匀质性,做到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保持良好的和易性。运至浇筑地点时应具有规定的坍落度。若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出现离析或分层现象,应进行二次搅拌后方可入模。
   3.运送混凝土应使用不漏浆和不吸水的容器,使用前须湿润,运送过程中要清除容器内粘着的残渣,装料要适当,防止过满溢出。
   4.混凝土运输应尽量减少转载次数和运输时间,从搅拌机卸出到浇灌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得超过表3-48的规定。
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的质量、数量、位置等逐一检查,并做发记录,符合要求后方能浇筑混凝土;对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清理干净,将模板的缝隙、孔洞堵严,并浇水湿润;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在干燥的非黏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石,应用水清洗,但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2.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
   3.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50-100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4.在降雪、下雨时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当需浇筑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质量。
   5.当混凝土需要分层浇筑时,其浇筑层厚度,应符合表3-49的规定。
安徽元鼎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